《阿拉善盟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规划》解读(二)
- 发布日期:2022-02-04 19:05
- 浏览次数: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,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。《阿拉善盟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规划》全面总结了“十三五”时期就业的成就,系统谋划了“十四五”时期就业工作,也勾勒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。
一、“十三五”时期就业工作成效
“十三五”时期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阿拉善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把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,会同各方面砥砺前行、攻坚克难,推动就业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,也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一是就业规模保持稳定。城镇新增就业24245人,超额完成15000人的目标任务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29%的较低水平,低于4%以内的预期控制目标。
二是重点群体总体平稳。高校毕业生就业6447人,就业水平保持稳定。农牧民转移就业15259人,其中,农牧民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11880人。困难群体得到有效帮扶,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770人,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983人。
三是就业质量逐步提升。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,专业技术人才总量15047人,高技能人才总量8925人。技能人才总量稳步增长,结构不断改善,职工工资收入合理增长,劳动权益保障加强,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,保障水平逐步提高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严重冲击,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。
二、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规划特点
阿拉善盟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规划制定,紧贴阿拉善盟实际,统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:
(一)突出就业工作的重点。规划把 “扩总量、提质量”作为基本立足点,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,突出把握三点:一是突出政策的协同发力。把就业放在宏观政策的优先位置,作为政府调控的优先目标和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,加强各方面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;二是突出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。把技能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改善劳动力要素质量;三是突出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。围绕优化就业创业环境、提高劳动报酬、改善就业服务、保障劳动权益等社会关心的问题,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。
(二)科学测算就业各项指标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科学测算指标。基于“十四五”时期总人口、城乡劳动人口下降的趋势,城镇新增就业、农牧民转移就业等指标呈下降趋势,与国家规划、自治区规划中的趋势一致。根据“十四五”时期经济发展吸纳就业能力、结构性就业矛盾等状况,城镇登记失业率、调查失业率呈增长态势,全员劳动生产率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与自治区规划保持一致。
(三)通过项目支撑重点任务落地。规划设置了11个计划专栏、31个具体项目,每个项目都明确目标任务、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,目的就是以实施项目为抓手,推动目标任务落实。比如,健全市场体系,我们设置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项目,支持各地按照“定位明晰、特色鲜明、服务专业、模式创新、配套齐全、功能完善”的目标,力争到2025年,建成1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。有了具体项目支持,全盟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才能更加健全,公共服务供给的举措才能更好落地。
三、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规划主要内容
《规划》共十一章,三十八节,主要包括三个部分。核心内容为第二部分。
第一部分(第一章至第二章):包括发展基础、面临形势、指导思想、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。系统阐述了“十三五”以来就业促进工作成效、“十四五”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。明确了“十四五”时期全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。从稳定就业形势、提升就业质量、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五个方面,明确了“十四五”时期17项就业主要指标。
第二部分(第三章至第十章):包括八项重点任务,这也是“十四五”时期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。
第一项是强化就业优先,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就业能力。从促进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、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带动就业、更好发挥服务业就业容纳器作用、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四个方面作了部署,目的是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、优化产业布局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,增强带动多样化高质量就业,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。力争“十四五”时期,城镇新增就业12500人以上,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%左右。
第二项是完善支持体系,促进重点群体就业。从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、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创业、加强退役军人就业保障、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、统筹做好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五个方面作了部署,旨在夯实就业基础,兜牢就业底线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50人、高校毕业生就业6000人、农牧民工转移就业15000人次。
第三项是优化创业环境,推进创业带动就业。从优化创新创业环境、提升创业服务质量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三个方面作了部署,提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持续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具体举措,让各类市场主体、各类人群创业热情持续高涨、创业动能充分释放,为促进就业提供有力支撑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全盟创业园(创业孵化基地)保持在23个左右。
第四项是坚持顺势而为,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。破除各种不合理限制,拓宽灵活就业渠道,强化政策服务供给,从鼓励个体经营发展、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、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就业三个方面作出了部署,加大“十四五”时期新就业形态下对灵活就业保障支持力度,进一步拓宽了新经济、新业态下劳动者就业的渠道。
第五项是提升技能素质,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。紧贴目前我盟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不匹配、技能人才短缺实际,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和人才开发培养,着力改善劳动力要素质量,从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、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、完善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机制、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,提出了工作举措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们的目标是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000人次;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400人。
第六项是健全市场体系,促进更加充分就业。围绕补齐我盟公共就业服务短板,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,从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、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、加强公共就业线上服务平台建设、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四个方面作了部署,全力打造贯穿全程、辐射全域、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,提升劳动者市场供需匹配效率。
第七项是改善就业条件,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在促进更加充分就业的基础上,从增进劳动者就业获得感、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、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三个方面作了部署,目的是持续改善劳动者就业条件,加强劳动权益维护和保障,提高劳动者岗位待遇,提升劳动者就业获得感和满意度,促进更高质量就业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力争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%左右,劳动报酬占比稳步提高。
第八项是应对潜在影响,防范化解失业风险。坚持未雨绸缪,做好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工作,从加强就业监测预警、完善失业预警防控机制、全面强化失业风险应对处置三个方面作了部署,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的底线。
第三部分(第十一章):主要是保障措施,从强化规划落实、强化资金保障、强化检查评估、强化宣传引导四个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,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。
就业促进科
2022年2月24日